金秋送爽,墨韵流芳。10月30日,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诗书画院成立26周年庆书画展在公司工会后楼隆重举办。此次活动以新诗书画院“开馆焕新”为契机,集参观、座谈、现场创作于一体,不仅是泸天化企业文化成果的集中亮相,更标志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征程,为泸天化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文化新动能。
观展:赏墨宝忆初心,品佳作见精神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在解说员唐绍军的引导下参观升级改造后的泸天化诗书画院。448平方米的空间内,展览、交流、创作三大功能区布局清晰,既藏着承载企业66年奋斗史的“文化瑰宝”,也映照着职工鲜活的艺术创作活力。
展厅内,三件“镇院之宝”尤为引人注目:1963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泸天化时题写的“掌握综合利用天然气先进技术,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笔力遒劲间尽显新中国第一代化工人的开疆拓土之志;胡耀邦总书记手书的“奋发图强”,凝聚着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对国企振兴的深切期望;当代著名书法家、中书协副主席戴跃书写的“天地善造化,丹心沃天下”,则是泸天化人“科技报国、赤诚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此外,86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陆贤能的山水佳作、泸天化文学协会创作、诗书画院院长欧俊楷书写的《泸天化赋》,以及职工原创的书画、摄影作品错落陈列——有的描绘厂区风貌,有的抒发家国情怀,有的记录大修现场的奋斗瞬间,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泸天化人与企业共成长的深厚情谊。
楼道间的职工摄影作品展区,呈现了历年来员工在国、省、市及行业大赛中获奖的摄影作品,更成了“企业精神纪念馆”。一张张未经刻意摆拍的照片,记录了企业发展史上的各种精彩瞬间,定格了一线工人坚守岗位、攻坚克难的身影,生动诠释了泸天化“自强、拼搏、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让嘉宾们深刻感受到“硬核化工”背后的“柔情文化”。
座谈:话发展谋新篇,凝共识启未来
参观结束后,泸天化诗书画院26周年座谈交流会如期举行,由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赵元柱主持。会上,诗书画院院长欧俊楷首先回顾了诗书画院26年的发展历程:自1999年成立以来,在公司党委领导下,诗书画院始终践行“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培育出一批国、省、市级艺术家,多件作品斩获各级奖项;此次升级改造后,更是成为集“展览、交流、创作、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为企业文化传承搭建了新平台。
随后,二级巡视员、市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市企联企业文化组组长虞潜,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张合,纳溪区政协副主席、诗书画院院长刘正春,市书协副主席鲁明全,市网协主席、美协副秘书长、文志协党支部书记蒲娟,市美协副主席、油画专委主任涂强,市摄影协会主席刘仁福,江阳区诗书画院副院长刘红浪,合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匡红兰等领导和嘉宾先后发言。他们高度肯定了泸天化将“艺术传承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认为诗书画院不仅是职工的“精神家园”,更是泸州企业文化建设的“鲜活样本”,并就艺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跨单位文化交流等提出宝贵建议。
泸天化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廷君掷地有声地总结道,此次展出对泸天化有三重特殊意义——“传承的新载体”“交流的新桥梁”“发展的新赋能”!他指出,升级后的诗书画院让“文化瑰宝”从“纸面静态”走向“立体鲜活”,为职工与艺术家搭建了“面对面”的交流渠道,更将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文化引擎”。同时,他对诗书画院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希望:做“文化传承的守护者”,让每一件藏品 “会说话”、每一场展览“有灵魂”;做“艺术交流的组织者”,让空间成为职工“家门口的文化港湾”;做“人才培养的孵化者”,让职工从“业余爱好”走向“专业舞台”;做“企业发展的推动者”,让文化成为干事创业的“精神燃料”,为实现“引领泸州千亿能源化工产业,成就百年泸天化”战略目标凝聚力量。
创作:挥毫泼墨寄深情,艺术赋能助发展
座谈会后,活动进入高潮——现场创作环节。虞潜、鲁明全及泸州市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温玉婷三位在艺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家挥毫泼墨,诗书俱佳的主题作品一次成型。他们以笔墨为媒,将对泸天化的美好祝愿融入作品,生动诠释了“企业发展与艺术传承”融合共生的独特魅力,引得在场嘉宾驻足观赏、连连称赞。
此次泸天化诗书画院26周年庆书画展的圆满举办,既是对企业26年文化建设成果的检阅,更是一次文化赋能发展的生动实践。泸天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党委将持续为诗书画院提供经费、政策与资源支持,推动其成为泸州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标杆”;同时,也将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凝聚职工力量、提升企业软实力,为“百年泸天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市国资委专职党委副书记胡琳,市国资委党群科科长石秀兰,泸天化股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傅利才,泸天化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九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军等领导出席活动。


